精華 AI產品也有春天,從「文風測試」到「 OC 成分分析器」
在過去的兩周里,一個名為「文風測試」的小網站在社交網絡上迅速走紅,卻鮮有人在AI技術圈提及。
「文風測試」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網站。只需復制自己寫的文字并粘貼進去,它便能分析出你的寫作風格與哪些作家相似。
大約兩周前,我在小紅書上發現了有人推薦這個網站。當我試圖訪問時,卻遇到了頁面無法加載的問題,顯示的是502錯誤。這種錯誤通常表明網站正在承受巨大的流量壓力。這也讓我意識到,這個網站可能正受到大量用戶的青睞。
由于興趣使然,我不斷嘗試刷新網頁。最終,通過Google緩存的頁面,我得以一窺這個網站的真容。通過緩存頁面,我找到了開發者的聯系方式,并決定深夜嘗試聯系他們。
在與開發者之一的Ankie交流后,我們決定直接通電話。后來,另一位全棧工程師也加入了我們的對話。在長達一個小時的交談中,我對這個由三位女性組成的團隊的創意、純粹和執行力深感敬佩。
「文風測試」團隊共有三位主創,其中一位負責模型和算法,另一位則負責前后端全棧開發。令人驚訝的是,全棧工程師的專業其實是政治經濟,她是出于興趣開始自學網頁開發的。因此,在網頁設計中,你可以看到一些“上古元素”,例如直接向當前頁面發送請求,沒有統計代碼,沒有前后端分離等等。只需右鍵查看網頁元素,就能感受到仿佛時光倒流至20年前。
Ankie作為團隊中負責算法和模型的核心成員,還在上學,學習的正是AI方向。她并沒有使用任何大型模型,而是自己訓練了一個小模型來完成文風測試的任務。這個小模型甚至可以在CPU上運行。在當前大模型泛濫的時代,這反而是一種回歸本質的做法。事實上,對于風格鑒定這一任務來說,使用大模型反而可能效果不佳。
Ankie決定使用自己的小模型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看到有人嘗試用大模型來開發類似的應用并因此虧損。因此,她致力于保持「文風測試」的成本低廉。
除了在技術層面為團隊提供一些小幫助外,我還試圖在商業化方面為Ankie出謀劃策。然而,我很快被她們的純粹打動。她們開發這個工具完全是出于興趣,并沒有追求商業回報。這是一個完全由興趣驅動,并只為興趣服務的小工具。
過去兩周內,「文風測試」的用戶數量激增,已有近百萬人使用它來測試自己的文風(注意,在我建議他們添加Google Analytics進行流量統計之前,實際用戶數可能更多)。背后的模型依靠4臺CPU服務器提供服務,即使在極高的性能壓力下,總成本也不到500元。
在與Ankie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使用文風測試的主要是二次元圈子里的用戶。通過與用戶的溝通,我了解到了一個新需求:OC分析。OC(Original Character)是指用戶自創的角色,許多二次元愛好者都會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角色。這些角色可能是對看過的動漫作品的再創作,也可能是完全由用戶自己想象的。每個OC都有自己獨特的設定、偏好、外貌和經歷。
對于許多年輕人來說,OC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愛好。他們希望能夠與自創的角色建立更深的連接,因此,聊天、將OC轉為圖片等方式都成為了他們與角色互動的方式。這也催生了許多與OC相關的產品。
我的建議是為用戶提供一個可以輸入OC設定,然后看到最接近的動漫角色的功能。這樣,「文風測試」不僅可以分析寫作風格,還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與自創角色建立聯系的有趣方式。
總的來說,「文風測試」這個簡單的小網站以其創意和實用性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了熱潮。其背后的團隊以興趣為導向,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這一有趣的功能。同時,我也為他們的未來充滿期待,希望他們可以繼續開發出更多有趣、有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