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2025.04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研究所換屆工作完成
日前,我校完成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研究所所長、副所長換屆工作。針對此次換屆工作,我校成立了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的研究所換屆考核工作組,校黨委書記曹錫康、校長季光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在領導小組指導下,工作組結合我校研究所實際情況和前期調研反饋,論證制定了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的研究所換屆考核工作方案,在換屆工作中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和“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要求,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選拔任用班子成員,以期建設一支忠誠廉潔、勇于擔當的研究所干部隊伍,為學校和研究院的學科建設發展提供持續的推動力和堅強的組織保障。為總結上一建設周期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研究所的工作成果和不足,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研究所建設規劃和內涵,前期,我校舉行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研究所考核會。校長季光、副校長王擁軍、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附屬醫院領導和研究所所長、副所長參加考核會。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研究所和各附屬醫院分別就上一建設周期研究所工作及醫院對研究所建設的總體工作進行匯報。會上,季光充分肯定研究所和醫院所取得的成績并提出,依托附屬醫院建設研究所應重點思考作為臨床類研究所的根本:是
-
22
2025.04
我校15人當選主編!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與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契合新時代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的需求,服務于高層次中醫藥拔尖創新人才的培育,人民衛生出版社積極組織開展了第三輪全國高等學校中醫藥研究生教育規劃教材的修訂工作。我校15人當選主編,21人當選副主編,申報數和當選數均位居中醫院校前列。(研究生院)
-
21
2025.04
我校與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4月17日下午,我校與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校黨委書記曹錫康,副校長舒靜,鄞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興立,鄞州區委常委、副區長張尚兵,及雙方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曹錫康介紹了我校辦學基本情況。他表示,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經濟發達,鄞州區區域內中醫醫療資源豐富,發展中醫藥區位優勢明顯。我校與鄞州區合作源遠流長,雙方有著廣闊的合作前景。希望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在中醫藥醫療服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教學、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全力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陳興立介紹了鄞州區基本情況。他表示,此次簽約是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的戰略攜手,也是資源互通、惠及民生的深度合作,更是面向未來、共謀發展的嶄新起點。希望上海中醫藥大學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鄞州區的民生健康事業、醫療體系建設緊密融合、深度對接,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全國校地合作打造區域中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樹立新的標桿。我校與鄞州區合作淵源深厚,2017年,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與鄞州區第二醫院締結友好醫院,并成立“彭培初名中醫工作室”;2019年,鄞州二院揭牌“岳陽醫院中醫專科醫共體”。本次戰略
-
21
2025.04
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研究 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專項開題論證會在我校舉行
4月20日至21日,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專項《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研究》開題論證會在我校舉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總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育部《習近平強軍思想研究重大專項》項目總召集人顏曉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國務院軍事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原南京政治學院院長、教授、空軍少將蔣乾麟,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習近平強軍思想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專業技術大校、研究員姜鐵軍,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員張紅梅應邀擔任評議專家。校黨委書記曹錫康、黨委副書記沈輝、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宣傳處(哲社辦)負責同志出席本次會議。同時,來自海軍軍醫大學、陸軍邊海防學院、空軍預警學院、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復旦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的課題組成員,我校黨委宣傳部、科技處負責人以及馬院師生等百余人參加會議。曹錫康在致辭中對項目成功立項表示祝賀,同時對于項目進一步深入開展提出期望。他指出,上海中醫藥大學要積極與軍事科學研究機構加強交流與合作,將研究成
-
19
2025.04
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與青少年科創教育融合活動舉行
4月19日上午,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一樓序廳,一場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傳播、青少年科創教育與海鹽文化傳承的活動拉開序幕。在文藝界、傳媒界、出版界專家學者及眾多市民、中醫藥愛好者共同見證下,歐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正式揭牌,《揚帆啟航勇于探索——青少年中醫藥科學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新書發布,海鹽生產工藝文物(鹽與健康)展同步開幕。歐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由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人民畫報社)與我校聯合共建。該中心以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為實踐基地,采用“非遺+媒體”與“文化+科技”的跨學科模式,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承推廣與國際交流。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傳播平臺,其建設既響應了國家關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戰略部署,也為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提供了創新路徑?!跋M麣W亞非遺國際傳播中心充分發揮上海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以中醫藥文化為核心,聯動中東歐、中南亞地區的非遺資源,打造跨文化對話的‘新范式’,讓‘和而不同’的東方哲學在全球語境中煥發新生?!鄙虾J腥舜蠼炭莆男l委員會主任委員徐建光在致辭中寄予厚望,并與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