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C末端酰胺修飾,為蛋白質降解提供臨床治療的新武器
這項研究揭示了FBXO31在蛋白質質量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應對氧化壓力時,FBXO31能夠識別和清除那些由于氧化損傷而產生的C末端酰胺標記的蛋白質。
Nature Medicine:孕期健康如何影響自閉癥風險?新研究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哪些啟示?
一項基于丹麥的大規模隊列研究,深入探討了母體健康與后代自閉癥之間的潛在關聯。
上海交大研究團隊提出并論證了mRNA m5C修飾的“分子錯誤”觀點
該研究通過基于自然選擇理論推導和RNA修飾組測序數據的分析,對m5C修飾存在的廣泛性、進化保守性、以及功能性進行深入研究,用一系列證據論證了m5C修飾的“分子錯誤”假說。
Nature Immunology:趙金存/鐘南山團隊等揭示肺部新冠特異性T細胞的活化特征與保護作用
該研究揭示了肺部特異性 T 細胞在?SARS-CoV-2?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為疫苗研發和疾病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艾伯維2024年財報:Skyrizi破百億美元,自免業務重回增長
1月31日,艾伯維公布了2024年業績,全年總營收563.34億美元,較去年有所增長(+3.7%)。研發投入為127.91億美元,同比增長66.7%。
Nature:工程化心肌,開啟無需供體的心臟修復新時代
通過誘導多能干細胞分化出功能性心肌細胞和基質細胞,并利用這些細胞構建工程化心肌移植物,成功在恒河猴的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中實現了長期移植物存留,并顯著增強了目標心室壁的收縮功能。
不吃主食卻愛喝小甜水、奶茶?得不償失!13萬人研究:多吃碳水化合物與較低痛風風險相關,但游離糖(飲料、甜點等)是例外
本研究揭示了膳食碳水化合物與痛風風險之間的復雜關系。研究發現,總碳水化合物、非游離糖、淀粉和纖維的高攝入量與較低的痛風風險顯著相關,而較高的游離糖攝入量則會增加痛風的風險。
Nature:蝙蝠為何能攜帶致命病毒卻安然無恙?解密蝙蝠免疫系統的進化奧秘
研究通過Bat1K項目提供的十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數據,并結合115種哺乳動物的基因組比較分析,揭示了蝙蝠獨特的免疫適應機制。
中南大學黃燕/彭慧/陸仁斌團隊揭示過度運動導致肝臟纖維化
該研究發現,過度運動訓練通過肌肉來源的小細胞外囊泡(sEV)誘導肝臟纖維化。
這些食物促炎!研究發現,經常攝入,恐增加84%癡呆發病率
研究顯示,經常吃促炎飲食或大幅增加癡呆發病率,飲食炎癥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全因癡呆發病率增加21%,與飲食炎癥指數最低的人相比,飲食炎癥指數最高的人,全因癡呆發病率增加84%。
Nature Biotechnology:活細胞成像還能更清晰?DPA-TISR 如何實現高分辨率、長時間、低光毒性觀察?
這一創新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活細胞長時間成像的空間分辨率,還能確保時間序列數據的一致性,從而克服現有超分辨率單幀成像方法(SISR, Single-Image Super-Resolution)的局限性。
Cell:單胚胎蛋白質組學突破——助力不孕不育診斷與個性化治療
運用超靈敏蛋白質組學(ultrasensitive proteomics)技術,對人類卵母細胞及早期胚胎的蛋白質譜進行了系統解析,檢測到了近8000種蛋白,并揭示了這些蛋白在不同發育階段的變化模式。
研究人員利用表型聚類分析及菌株分離技術揭示長雙歧桿菌促進宿主生長代謝的調控機制
研究以犢牛為研究對象通過表型聚類及菌株分離技術揭示了雙歧桿菌潛在改善宿主生長的益生作用。
熬夜不好,但真的會使人快樂?!最新Neuron研究:短期睡眠剝奪會使多巴胺釋放增加,帶來暫時的愉悅感和隨后幾天行為上的積極變化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睡眠剝奪與多巴胺之間復雜的交互關系,還向我們展示了大腦如何通過微妙而強大的方式來應對和調節來自環境的壓力。
Nature Medicine:基因篩查如何開啟新生兒精準醫療的新時代?
這一創新策略不僅提高早期診斷率,還能填補傳統篩查未能覆蓋的疾病空白,為罕見病患兒提供更及時、精準的醫療干預。